有如次案俏阿权

【绝杀慕尼黑】关于萨沙去世后的教练:苏维埃教练用悲伤标记着奥运胜利纪念日

苏维埃教练用悲伤标记着奥运胜利纪念日

作者:罗伯·格罗斯特

洛杉矶时报,1989年9月24日

美联社报道

列宁格勒,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弗拉基米尔·彼得洛维奇·康德拉辛每年九月都会重温他带领1972年苏联奥运篮球队取得的伟大胜利,但他在悲伤中庆祝这一天。

年迈的教练看着放置在自己公寓里的奥运金牌,然后他看向这块金牌主人的小小的半身像——亚历山大·别洛夫,他在这场堪称体育史上最具争议之一的比赛中打入了对阵美国队的制胜球。

当别洛夫于1978年死于癌症之时,他将自己的金牌遗赠给康德拉辛,因为奥运奖牌并不会颁发给教练员。

 

“在每年的纪念日,我都想起别洛夫多过比赛本身,”康德拉辛通过一名翻译告诉记者,“我在那一天总是悲伤多过欢乐。”

康德拉辛通常会在每年的9月10日与一些他曾经带过的苏联国家队球员一起相聚,以此来纪念慕尼黑奥运会的那场比赛——这是美国篮球队在奥运史上的第一场失利。

然而这一年,参加过那届奥运会的大多数苏联球员们,都以教练员的身份带队参加巡回比赛。因此,康德拉辛这一回怀抱着关于别洛夫的记忆独自度过。

 

“我的车里放着一张别洛夫的相片,我还保留着他的那些奖牌,”康德拉辛说,“但是他活着更好,自己的东西自己保存。”

 

别洛夫的痕迹在这位教练位于列宁格勒郊外的一个废弃体育馆的办公室里无处不在。照片和奖牌环绕着一封用俄罗斯西里尔文书写的悼念信,这封信来自国际奥委会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别洛夫去世时他担任西班牙驻苏联大使。

康德拉辛说自己“尽管十七年过去了,但记得这场比赛的几乎所有细节”。他从椅子上跳起来,展示他当初如何绘制出胜利的剧本——这一点几乎没有美国体育迷会忘记。

 

美国篮球队身携62连胜的战绩杀入决赛,这是一支拥有包括道格·柯林斯和汤姆·麦克米伦在内的杰出球队。

苏联球队在开场后即保持领先,并且在比赛剩下6分零七秒的时候仍拥有着8分的优势。美国队在仅余34秒之时将比分差距缩小到1分,但是苏联人拥有球权并有机会将时间耗尽。

但是亚历山大·别洛夫在比赛剩下不到10秒的时候投篮未中。接下来他抢到了篮板,但他在即将出界的时候把球误传给了道格·柯林斯。柯林斯被苏联球员犯规,他被绊倒了,他是一位来自伊利诺伊州的篮球运动员,后来成为NBA明星,近年来他在芝加哥公牛队担任了三年的教练。

柯林斯的两次罚球命中,使得美国人以50-49的比分领先。接下来就是篮球史上最声名狼藉的三秒钟。

苏联人试图把球传进来,但球偏出了界外。人群冲进了篮球场,但计时器显示还余一秒。苏联人再次发起进攻,但在终场哨声响起之前未能得手。

但是国家篮联主席,英国人R·威廉姆·琼斯从看台上冲下来,要求将时间倒退三秒钟,他称计时器在第一次接球时未能重置。

伊万·叶杰申科,他替补出场只是为了这一次传球,他在身高6英尺11吋的麦克米伦的长臂阻拦下向前跨出了一步,投出了一个跨越整个场地的长传,他把球传给了别洛夫,而后者击退了两个美国队防守球员,在哨声再次响起的时候将球投进了。

“叶杰申科打过很长时间的手球,所以他的传球好过其他任何人,”康德拉辛解释道,“他拥有最强壮的双手。”

康德拉辛说他当时期望的是别洛夫可以造个犯规获得罚球,然后至少两罚一中将比赛拖入加时。但是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谁应该为球队发出最后一击。

“我看着他长大的,所以我确信就得是他。直到现在我都会选择别洛夫。”康德拉辛说着,右手温柔地比划着手势。

 

在远离康德拉辛的另一个世界,有一个男人同样清晰地记忆着这三秒钟。

亨利·伊巴,他是这支输球的美国国家队的教练,他也留存着自己的关于1972年奥运会的记忆,他如今住在俄克拉荷马州的斯蒂尔沃特。

“我们从来都没有输过,”他在电话采访里说,“我不认为那三秒是作弊。但我认为他们只是处理得不对,他们想要正确处理比赛,却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什么。”

这样的结局激怒了许多美国人,他们认为这是一场因以色列运动员遭到屠杀而蒙上阴影的奥运会的恰当结局。这也成为接下来几届奥运会美国代表队的聚焦点。

美国队在赛后提申诉,但未获成功,他们拒绝接受银牌。国际奥委会表示,他们不知道奖牌的去向。

“美国队没有被取消比赛资格,他们赢得了银牌,仅此而已。”“奖牌应该在这里,但它们却不在。如果美国人要求我们把奖牌重新颁发给他们,那么我们就必须制造新的奖牌。”

多年来,这场比赛的最后几秒钟一直困扰着琼斯。1978年,他告诉美国大学体育协会官员艾德·施泰茨,他对这个结果感到震惊。

“他表示,他从未想过苏联人能够得分,”施泰茨说,“他说,如果能够让一切重来,也许事情会有所不同。但是,他到死也没有公开承认他犯了错。”

 

康德拉辛留着一头花白的头发,穿着阿迪达斯运动服,这让他和大街上的普通苏联公民没有什么不同。但他说赛事的争议多少带走了一些胜利的兴奋。

现在,每当提起这场比赛,他就想起了别洛夫,以及他想要向苏联的青少年们介绍这个国家的一位体育英雄的愿望。

“那些喜欢运动的孩子们不太感兴趣,他们不想听故事,他们只想做自己的事情,”康德拉辛说,“不幸的是,在美国记得他的人要比这里更多。”

 

原文:https://www.latimes.com/archives/la-xpm-1989-09-24-sp-507-story.html

注:

1.这是美国人的视角,所以私货肯定有,看看就算。但是其中描述的教练对萨沙的思念真是字字泣血。

英文其实没啥好翻译的,因为是翻译传话,所以这报道里教练对萨沙所有的称呼都是别洛夫。

2.明天就是决赛胜利的又一个纪念日了,教师节快乐(๑•ᴗ•๑)

评论(1)
热度(27)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有如次案俏阿权 | Powered by LOFTER